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1新课改下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出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二、学生是独特的人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是权责主体。
2新课改下的教学观
一、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1鼓励学生参与教学。2创设智力操作活动。3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二、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1知道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2知道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课程”1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相长。2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意义。四、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1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2关注人的教学理念的表现: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3新课改下的教师观
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首先,教师再也不能以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和目的,而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实施课程的做法。教师要整体理解基础教育课程的结构系统,熟悉国家课程方案,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理解课程实施中从
f“专家课程”到“现实课程”的转变过程,正确认识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变过去习惯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国家课程教材,积极进行国家课程地方化、校本化的实践探索。
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