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欣赏美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按照美的规律”直接创造出美的事物的能力。随着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幼儿能进行初步的概括分类,更喜欢动手动脑,创作欲望显得比较强烈。教师在指导大班幼儿进行艺术剪纸活动过程中,运用正确的观念,探索有效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使幼儿积极主动参加艺术活动,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是很有意义的。
1、利用环境创设,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为了让幼儿感受、理解剪纸作品中的美,我们为幼儿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加强幼儿美的视觉感受。培养幼儿对美的敏感性,引发幼儿对美的向往。例如,利用艺术节展示活动,指导班级幼儿分别独立、合作创作了8K、4K、1K等三十几幅剪纸、绘画作品,并将班级幼儿的作品与全园小朋友的作品一起进行立体式展示,强烈的视觉冲击、艺术渲染给孩子与家长留下了美丽的烙印和心灵的撼动。而艺术节班级幼儿表演的筷子舞身上穿的小肚兜,让幼儿自己用银色即时贴进行剪贴窗花进行装饰,随着幼儿的舞动,小肚兜上的银色窗花,在舞台的灯光下熠熠生辉,给孩子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又在教室里,用幼儿富有镂空想象创意的树叶通过透明胶串贴成挂条布置在教师的灯管下、门框周围等处,浓浓的春意,让幼儿感受美丽和快乐。剪纸活动室墙上张贴幼儿自己制作的“舞龙”、“快乐的天鹅”、“我们都是好朋友”等剪纸竹帘作品,活动走廊里悬挂着十二生肖的竹帘作品,活动区角里放有丰富的剪纸材料和幼儿的作品,幼儿可自由操作、玩耍。而户外活动的辅助障碍物塑料罐上用幼儿的剪纸小动物作品进行装饰,等等。以上创设供幼儿欣赏、观察、操作,使孩子们身临其境,感受到有情趣的、欢乐的气氛,激发幼儿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的兴趣,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2、利用欣赏评价活动,帮助感悟创造美的能力
剪纸欣赏中幼儿对作品的讨论是随意的、自由联想的,教师的评价应注意善于抓住幼儿最初的艺术感觉,随时适时地加以引导提升。如:欣赏中为幼儿作
11
f品起名字,是表现幼儿对作品理解的重要途径,教师对幼儿所起的名字不采用不置可否的:“恩、好、不错!”而应该给予一个简洁、适当的反映。“你是根据画面的内容起的名字”、“你是根据时间起的名字”、“你是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起的名字”、…这样的反馈既有评价作品,又暗含应该这样为作品起名字的的各种思路的提示。
当作品出现时,应把幼儿的个人体验放在第一位。在孩子大胆的表现自己对作品的体验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