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4、课堂教学效果的测评;五、教学环境
(一)物理环境
1、教室、课桌椅:宽6米,长10米,容纳40名学生为宜;三维操作水平桌面、改善书写和阅读姿势问题水平向上15°倾斜、视觉新号和笔记任务向上倾斜30°45°。2、照明:300500Lux3、颜色:以行为定向为主暖色;从事较为安静的活动冷色。4、通风、温度、湿度:78、1的氧和0、3的二氧化碳;20℃23℃;相对湿度3060。
(二)心理环境
影响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1、空间距离;2、交往的频率;3、类似性因素;4、需求的互补;5、能力与特长;6、开朗的性格和仪表、外貌、风度等。
(三)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偏离行为)P98
1涵义: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具体分为两类:品性方面的和人格方面的。
2教师要做到:“二要”要对事不对人;要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自尊心;“八不”不忽视年龄特征;不混淆事实与谣传;不轻于作出结论;不忽视情境因素;不作简单推论;不以感情代替理智;不作主观判断;不投射个人情绪。六、教学评价
(一)功能: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
(二)类型:
1、根据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①诊断性评价②形成性评价③总结性评价。2、根据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
7
f①相对性评价(常模参照性评价):相对位置及名次,甄选性强。②绝对性评价(目标参照性评价):分数,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但不适用于甄选人才。
(三)教学评价的原则:客观性;发展性;整体性;指导性。
第九章、学校德育
一、学校德育概述
(一)小学阶段德育的目标要求:“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二)德育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指导)、遵纪守法教育。二、中小学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
(一)德育原则1、导向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2、疏导性: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5、因材施教原则: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