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诗歌鉴赏
角度二读懂诗歌正文理解“诗家语”古代诗歌的语言属于抒情话语系统,这种语言,简而言之,是一种变形的语言,即我国
古代诗评家所说的“诗家语”。诗歌的语言之所以要做变形处理,完全是由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决定的。那么,古诗词作品是如何对句子做变形处理的呢?这里只做一些粗略的探讨。1.以词语错综颠倒的方式组句。词语的错综颠倒是指古代诗歌词语的运用,打破了一般语法上的固有顺序。其具体情形大致有二:一是词语在单个诗句内的错综颠倒,二是词语在两个诗句之间的跳跃变换。先说词语在单个诗句内错综颠倒的情形。如崔颢《黄鹤楼》中的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是“汉阳树晴川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的倒装变形,若按常规词序表达,读起来则会有别扭之感,既不能与首联之“楼”,颔联之“悠”,尾联之“愁”押韵,也不易形成223的节奏;再者,“晴川历历”“芳草萋萋”的视觉意象也得不到突出强调,很难引出尾联之渺渺茫茫的乡愁。我们分析这个例子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这两个因素。此类例子较多,大家应选取典型的诗句悉心揣摩,力争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接下来说词语在两个诗句之间的跳跃变换。如王翰的《凉州词》有这样两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第一句的“葡萄美酒”是第二句“欲饮”的对象,这种跨句位移,极大地强化了“葡萄美酒”这一形象的感觉呈现力量,让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筵席盛况直接撞击读者的视神经,视觉效果强烈。这种词序颠倒变形的跨度相当大,往往是由此句跳跃到彼句,弹跳力极佳。
2.以词语超常搭配的方式组句。所谓超常搭配是指词语突破了常规的搭配习惯,表面上有悖于生活逻辑,实则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合乎诗意的真实。以这种方式组接的句子最能表现出诗人的独特感受。如南宋词人张孝祥的《西江月黄陵庙》上阕的起调两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千里秋江”就属于词语超常搭配、锤炼颇佳的句子。“秋色”居然可以“满载”,“秋江”居然可以“平铺”,这似乎有悖于生活逻辑,但它却获取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词人巧妙地将抽象与具象嫁接在一起,便有了化抽象为形象的感染力。这起首二句不仅点明了行船的季节,描写了洞庭湖上风浪未起的景色,而且营造了一种烟波浩渺的雄阔意境,这与词人达观豪迈的胸襟是极为相称的,为下面写自己不畏风浪险阻的胸怀进行了很好的渲染,奠定了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