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讲座材料
下面试就教师层面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学习方式的选择,算法多样化的把握,生成资源的处理”四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1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以学生是否产生数学思考来确定。在教学时,情境的创设是必要的,创设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可使枯燥的、抽象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主动、活泼、充满艺术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积极的情感态度。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与内容结合不紧密的情境创设时常出现。因此,老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该辩证地思考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一具有哲理的思想,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来确定是否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能让学生产生教学思考。数学思考是指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思维活动过程。数学思考的内涵,并非单纯地指向数学活动本身,确切地说,应当指向学生在与数学相关的一般思维水平方面的发展,也就是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特别是非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能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会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
f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创设了让学生帮助体育教师分配排球的情境。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请大家一起来分配东西,你们愿意吗?(生:愿意),体育老师要将36个排球分给四(1)班男女两组同学进行练习,请你们说该怎样分配?生:(不假思索)用36÷218(个),也就是男女生各拿18个。师:是不是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了,这是我们早就学过的“平均分”。你们认为这样分配合理吗?生:(思考片刻后)好像不太合理,如果男女生人数不一样多,这样分配就有问题了。师:你们真是厉害,这个班的男生是25人,女生是20人。你们认为怎样分配更加合理?让学生在情境的诱导下,产生数学思考:应该男生要分得多一些,女生要分得少一些。到底怎样来分配呢?一个个问题应运而生,自主探索的欲望也由此产生。2学习方式的选择应该以学生是否得到真正发展来衡量。说到学习方式,我们马上会联想到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上看到了学生的主动探究,看到了学生的小组合作。然而,在有些课堂上,老师必要的讲解不见了,师生间的相互对话少了,好像只有这三种学习方式才是促进学生发
f展的最有效的方法。《数学课程标准(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