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本学年在教研员的带领下,我们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确立了课题的研究方向和指导思想,确立了各阶段、各年级的目标,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教学实践。在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交流各自经验并不断总结的基础下,充分运用“微课”资源,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改变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回顾这段时间的研究之路,感觉既充实又有实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研究对策,在研究对策的过程中得到成长”这是我们最大的体会。现将本学期课题研究小结如下
一、明确意义,促使老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信息技术教学:是指教师按照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精心组织的学习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与网络等信息技术工具知识和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对各种信息源进行综合处理与创新能力,即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大多老师都是以教会学生操作为主旨,并不管学生的信息素养与综合处理能力的提高,更别提创新能力了,这样的教学,一节课下来,老师累,学生累,老师觉得还完不成任务。通过学习本研究的意义,老师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对各种信息源进行综合处理与创新能力才是本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不能主动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那么整个教学都只是教师在演“独角戏”,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教师必须
f把主角的位置还给学生,只有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让他们自己“说了算”,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二、优化教学资源,勇敢参与实践明确了我们的研究方向之后,最缺的就是我们的微课资源。如何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就要我们老师课后去努力了。我们的研究主题是利用微课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教学效果。那么怎样做微课,做什么样的微课,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我们思考再三,只有充分吃透教材,把课本中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才能做出真正符合学生学习的资源。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首先,教师要能准确的把握教材,理解教材深度;其次,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一线的经验,知道在以往的课堂实践中学生们经常会出现哪些共性错误,这样,才能知道在课堂实践中学生真正需要哪些资源。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几位信息技术教师充分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及教研活动时间,共同研读教材,根据教材重难点以及我们的学情去确定微课主题,然后着手去做,之后把做好的微课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