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官,为家族增添荣誉。一方面,家训的作者中相当一部分人有从政的经历,他们为了使为官子弟能够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便把自己多年积累的从政经验以家训的形式传授给他们,如唐中宗时的宰相苏坟曾著家训《中枢龟镜》,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训导儿子苏顾,结果苏颜也成为一代名相。另一方面,家训的作者为了引导为官子弟走正道,往往利用家长的权威告诫他们不要为非作歹,否则就会面临家族的严厉惩罚,如元代有名的《郑氏规范》就明确规定“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者不许入祠堂。”由于家训利用亲情关系对家人耳提面命,所以这种教育方式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子发母拒子入门子发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大将。有一次,子发奉楚宣王之命,带兵和秦国作战,在前线断了粮草,派人向楚王告急。使者见过楚王以后,又到子发家,问候子发的母亲。子发母问来使:“兵士们都很好吗?”使者说:“军队里还有一点豆子,大家只能一粒一粒分着吃。”子发母又问:“你们的将军身体好吗?”使者说:“将军每顿都能吃上肉食和米饭,身体很好。”子发的母亲听了很不高兴。子
f发打败秦军凯旋而归,他的母亲却紧闭大门,不准儿子进家,并且派人对他说。“你听说过越王勾践伐吴的事吗?有人献给越王一罐酒,越王就派人把酒倒在江的上游,让士兵们一起饮下游的水。虽然大家并没尝到酒味,每个人的战斗力却提高了5倍。过了几天,又有人献给越王一口袋干粮。越王又把它分给了士兵。虽然大家并没有能够吃饱肚子,每个人的战斗力却提高了10倍。“现在,你身为将军,粮食不够,士兵们只能分一点豆粒吃,你自己却早晚都是肉食米饭,这是什么道理?“你使士兵陷于死地,而自己却在上面享乐。这样做将军,虽然打了胜仗,也只是出于偶然,并不是你的功劳。你这样做,还能算是我的儿子吗?你不要进我的门算了。”子发听了母亲的批评,觉得很有道理,赶紧向母亲承认错误,表示决心改过,他母亲才叫入打开大门,让他回家。我们常听人说:“孩子大了,不由父母了。”这个故事却给我们一个启发,说明家庭教育不限于成年以前,父母兄弟姐妹、夫妻儿女之间,都应当互相监督、互相教育。父母于子女,更有终身教育之责。唐朝的李,临终前交代後事,警告弟弟,如果发现子弟中有品行不良者,先拉出去杖毙再说,免得遗祸全族。(二)奖惩弘德1、树立典范树立官德高尚的典型可以对其他官员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因此历代政府都重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