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宗多次下诏要求官员廉洁,循循善诱,苦口婆心,告诫官员无比不要徇私枉法,要以历史上的官德模范为榜样。康熙皇帝要求大臣在廉政方面作出榜样“大臣为小臣之表率京官为外吏之观型。大法则小廉源清则流洁此从来不易之理。大臣果能精白乃心恪遵法纪,勤修职业公而忘私小臣自有顾畏不敢妄行”。(2)颁布种种“官箴”,告诫官员要廉洁自律。通过学习官箴,提高官员的精神境界和政德。“箴”同“针”,刺也,刺其所失,就是对官员所作出的警戒和劝谏。是古代主要内容就是为官之道。①帝王写的(武则天,《臣轨》;顺治《欲制人臣儆心录》)②官员从政经验(宋代吕本忠《官箴》)③对先儒为人为官之道,居官法则正论的摘抄(《朱文公政训》)④多种官箴的汇集类编(清朝陈弘谋《从政遗规》;徐栋的《牧书令》)⑤皇帝写给自己的规范帝王行为的(李世民《帝范》)对官吏颁布种种劝慰、勉励的箴文,其由来很早。《左传襄公四年》中“命百官官箴王阙”就是这个意思,后来演变为称官吏之诫为“官箴”,如称“善良”的官吏为“不辱官箴”“不善”的官吏为“有玷官箴”,。受所谓“官箴”的规戒,
f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追求人格完美的好官、清官。《尚书商书伊训》就有“儆于有位”的说法。据考古发现,湖北云梦出土的秦始皇时期的竹简中,就有一篇叫“为吏之道”,告诫官员要做到“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这“五善”、。清代史学家赵翼《陔余丛考》卷二七考证了汉代以后一些著名官箴文本,比如汉代扬雄写的《卿尹州牧箴》二十五篇,以后崔、胡广增写的《百官箴》、唐朝武则天的《臣轨》。特别是到宋明清时期,官箴就比较普遍,我们今天看到的如如宋元时期吕本中《官箴》、张养浩《三事忠告》《风宪忠告》、,明朝吕坤《呻吟语》、杨昱《牧鉴》、汪天锡《官箴集要》、徐榜《宦游日记》,清朝的官箴就更多了,不仅皇帝下诏推崇,而且一些封疆大吏也做官箴,如张运青《治镜录集解》盘峤野人、《居官寡过录》刘衡、《庸史庸言》、徐栋的《牧令书》、方大《平平言》、陈宏谋《学仕遗规》、刚毅《居官镜》、袁守定《图书民》、觉罗乌尔通阿《居官日省录》、汪辉祖《佐治良言》,等等,流传到现在的就有数百种之多,形成了独特的“官箴文化”。为了强化官员的官德修养,把一些关乎官员道德品行的守则,甚至刻在石碑上、挂着衙门口,隋初隋文帝的宠臣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