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诸侯争霸的局面;汉代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从而结束了战国百家争鸣的局面。12.“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这段材料所体现的思想是CA.仁者爱人,缓和社会矛盾B.分封诸侯,维护等级秩序C.君权神授,维护君主专制D.物皆有理,遵守三纲五常解析:关键是“天子受命于天”及“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指出一切源自天,并且强调君臣关系,因而选C项。13.2014揭阳模拟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DA.佛教的因果循环B.法家的严刑峻法C.道家的无为而治D.儒家的天人感应解析:题干体现的是老天对于现实的不满,故A项错误;老天对于现实的不满,而不是国家法律制裁恶人,故B项错误;老天对于现实不满,已经表达出来,故C项错误;现实中的不公引起老天的不满,故D项正确。14.从秦朝“焚书坑儒”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下列关于这两种文化政策说法不正确的是DA.两者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B.两者都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两者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统治D.政治制度决定思想文化的不同命运解析: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焚书坑儒”体现文化专制,汉武帝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体现思想专制,两者都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二、非选择题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治国,国危五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高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令,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4
f材料三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