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塔内提出了“社会作用力论”:在一个群体中,每个成员和其他成员一起接受外界的影响,每个成员仅仅是外界影响的目标之一,外界的影响会分散到每个人身上。群体规模越大,每个成员所接受的社会影响力就越小,感觉到的压力也越低,因此,个体所付出的努力也随之降低。(集体努力模型CEM)减少社会惰化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单独评价,即不仅公布群体成绩,而且公布每个成员的成绩,使其感到自己的努力和成绩是可以被单独评价的。②提高认识。帮助群体成员认识他人的工作成绩,使他们了解不仅是自己在努力工作的,他人也和自己一样努力。③控制群体的规模。此外,以群体整体成功为目标的奖励导向,增加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增强群体的凝聚力等都能有效地减少社会惰化。
第二节从众、服从与顺从个体接受社会影响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从众、服从和顺从是其中最重要的方式。一、从众㈠从众的涵义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压力下,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北师版。从众是指群体成员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的结果。这个定义的实质是,群体压力使得个体改变其行为,并以某种方式来行动,这种行动方式在没有群体压力时,个体是不会这样做的。群体的压力可以是明确的,可以是模糊的。明确的压力是指,如果个体不从众,群体会采取威胁或惩罚等进一步的行动;含糊或想象的群体压力指的是,个体认为如果他不从众的话,群体可能会惩罚他,即使群体实际上并没有威胁或惩罚他。㈡从众的原因⒈相信他人心理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信息和实践经验都是有限的,因而他人常常会成为我们所需要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个人社会在群体中,总是要从他人的知识和经验中获得
2
f一些帮助。在情境不确定时,其他人的行为最具参照价值。而从众所指向的是多数人的行为,自然成为最可靠的参照系统。一般来说,我们对所面临的事物了解越少,就越看重他人的意见,也就容易从众。
⒉寻求安全心理人生活在群体中,必然希望能与他人关系融洽,不喜欢被群体视为越轨者,因为群体成员一般都是讨厌越轨者的,作为越轨者是不安全的。因此人们基于安全心理,产生从众行为。⒊忠于集体心理如果群体不是偶然结合起来的松散群体,而是有共同利益和目标的集体,这时个体从众就有可能是为了实现集体的理想和目标,而自觉地与其他成员保持一致,体现了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洛夫斯基把这种情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