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生态课堂
作者:周海坤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7年第03期
摘要:随着生态思想的愈渐完善和发展,生态学从自然领域延伸至教育领域进而衍生出生态课堂理论。本文把生态课堂当作课堂研究的方法论,对生态课堂的内涵和标准进行了分类和界定,以期对以后的课堂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态学生态课堂生态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1201
在人类与环境的矛盾日益显著的今天,“生态”一词受到世界各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生态逐渐成为人们共同的追求。近年来,生态学的发展为系统科学地分析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和视角。在教育方面,生态教育、生态课堂等生态相关的教育范式也受到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追捧,对教育问题进行生态学考察渐成趋势,尤其是生态课堂因为其现实性和实践意义而备受关注。
1生态课堂的解读
生态课堂是在生态理论的指导下,立足于整体和谐的发展观,以尊重学生为基点,在遵循课堂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以课堂为依托,促进教师、学生、课堂环境之间的和谐建构,从而达到课堂的生态平衡,使课堂教学呈现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实现教师、学生、课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很多学者都试图对生态课堂进行界定,要把其作为教学法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并相应的方法论进行总结。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就会发现相对于其他教学法,生态课堂看似全面详尽,在应用过程中却只能抓住其精神主旨而无法具体应用实施,很多研究因此而中途废止。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生态课堂的先进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机械的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可能收效甚微,于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一些学者开始另辟蹊径。生态课堂被解读为通过生态视角来研究课堂教学。以课堂为主要阵地,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教师、学生、课堂环境等课堂要素的各自状态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不但从课堂要素个体逐个分析,也重视课堂整体的运行状态,进而判断课堂是否符合生态标准,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生态课堂标准的界定
21课堂环境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课堂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对课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物质环境包括教室的大小、空间密度、物体的颜色、教学设施的使用与摆放、教室的采光、温度、湿度、噪音等应该适合师生身心发展及教学活动开展的需要。课堂非物质环境包括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等影响课堂教师教学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