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选的十大中国片中,《小城之春》名列首位。这是一部缓慢的如诗画般的电影,整个作品镜头凝炼,构图优美,节奏缓慢,清丽淡雅,韵味深长。高度的艺术性和电影化贯穿全线,表现了一种普通的人的感情、道德
1
f意识和民族的心理特征,这种表现又寄寓于一种淡雅、优美、精致的电影形式之中,使人性真实与艺术美感达到了和谐统一。影片再次公映时,很多人认为《小城之春》是一部经得起风雨洗刷,时间检验的艺术珍品,导演在1948年拍完并没有取得很大的反响的情况下,经过了很多年,却突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成为在电影这个艺术领域内高高在上的一颗明珠,纵然费穆已逝,但他留下的艺术财富也足够后来的人膜拜。评论者们给了《小城之春》至高无上的评价:“中国电影艺术上的一个里程碑”1,“集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优点之大成”2。张艺谋称他最喜欢的电影就是费穆的《小城之春》,他说“这部影片在当时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我们今天看来,觉得还是不能跟它比较”,而田壮壮则在上世纪末体味到了“费穆时代”的气息,翻拍出新版《小城之春》,以示敬意。这些都足以看出费穆以及他的《小城之春》留给后世的巨大影响。
三
纵观电影《小城之春》的艺术美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费穆的《小城之春》究竟讲了些什么。故事发生在抗战胜利后的一座南方小城里,那是1946年的春天,年轻少妇周玉纹与丈夫戴礼言过着平淡无味的生活,他们的家里还有妹妹戴秀和仆人老黄。礼言在战争中失去了家产,也失去了面对现实的勇气,终日郁郁寡欢,导致重病缠身。夫妻之间表面相敬如宾,但是内心却形同路人。然而妹妹戴秀倒是开朗活泼,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幻想。这沉闷的生活被从外面闯入小城的青年医生章志忱打破了。他是礼言分别八年的朋友,也是玉纹过去的情人,当年他们的感情很好,却被玉纹的母亲拆散了。礼言的妹妹戴秀喜欢上了志忱,而志忱拒绝了她。志忱的心里还装着玉纹。但他心里很矛盾。玉纹虽对丈夫尽职尽责,但心里却想着志忱,为此,她觉得对不起丈夫礼言。他们的感情受着“礼义”和“忠信”的束缚,剪不断,理还乱。而礼言却决定成全他们两个,他吞了安眠药想自尽,后被抢救过来。经过了这一番感情波折,玉纹重新认识了自己与丈夫戴礼言的感情,她选择了与丈夫重新生活,而志忱也决定离开小城。一个春日的早晨,周玉纹、戴礼言在城头上为章志忱送行,他们目送志忱向外面的世界走去。很简单的甚至有点俗套的剧情,但是在那个国内激战,动荡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