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公开征求意见稿)
目一、发展基础和形势分析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二)工作方针(三)发展目标
录
三、发展任务和工作路径
(一)均衡优质发展基础教育(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三)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四)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六)整体优化教师队伍(七)着力深化科研兴教(八)强化教育服务功能(九)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四、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
(一)学前教育提升工程(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三)高中阶段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工程(四)学习型社区建设工程(五)建设淮安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六)建设淮安市级教师培训中心(七)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八)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1
f五、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增加教育投入(三)加大改革创新(四)推进依法治教(五)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建工作
2
f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淮安教育发展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均衡、多样性教育的需求,更好地服务淮安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结合淮安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形势分析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教育是培养人才、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战略地位。“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70所,在校生974万人,在职教职员工近6万人。幼儿园271所,其中省、市优质幼儿园184所。小学455所,初中160所。普通高中44所,其中省三星级以上高中22所。特殊教育学校7所。中等职业学校26所,其中省三星级以上职业学校12所。普通高等学校7所,其中本科院校3所、职业技术学院4所。基础基础教育稳步提升。教育稳步提升。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初中生毕业升学率分别达到9415、9999、9726。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达到省合格学校标准。优质资源比例不断扩大。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创成一批优质中等职业学校、省级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范专业和实训基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0余万名。高等教育不断优化。在校大高等教育不断优化。高等教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