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湿陷性黄土地基概念、判定、分类、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原则、结合工程实例的设计、施工重点介绍强夯地基处理方法原理及适用范围。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地基、工程实例、强夯法。
1湿陷性黄土地基综述:
湿陷性黄土大多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天然黄土在自重压力或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的湿陷变形称为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地基这种特性会对结构物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使结构物大幅度沉降、坼裂、倾斜甚至严重影响其安全和使用,因此应对湿陷性黄土地基有可靠的鉴定和正确的认识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防止或消除它的湿陷性。
2湿陷性黄土地基判定:
湿陷性黄土呈松散多孔结构状态孔隙比常在10以上松散多孔结构和遇水即降低或消失的土颗粒之间的加固凝聚力是它发生湿陷的两个内部因素而压力及水是外部条件。黄土湿陷性及地基湿陷程度的判别可用室内压缩试验和野外浸水试验方法进行。通常采用室内压缩试验方法求得土单位厚度土层的湿陷系数δs再按各地经验(一般采用δs002)作为湿陷性黄土的界限值δs≥002时定为湿陷性黄土否则定为非湿陷性黄土。
3湿陷性黄土分类
31自重湿陷性黄土土的湿陷起始压力小于上覆土的饱和自重时则该土层在上覆土层自重压力的作用下受水即可发生湿陷自重湿陷系数δs≥0015。
32非自重湿陷黄土土的湿陷起始压力大于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土层在上覆土自重压力的作用下并不发生湿陷。而在附加压力与上覆土自重压力之和大于土的湿陷起始压力时土层受水才发生湿陷。
33自重湿陷性黄土受水浸湿后湿陷现象比较明显而且严重在自重湿陷地区发生的结构物事故也较多。
4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原则: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规定,当地基的湿陷变形、压缩变形或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针对不同土质条件和建筑物的类别,在地基压缩层内或湿陷性黄土层内采取处理措施,各类建筑的地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41甲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采用桩基础穿透全部湿陷性黄土
f层,或将基础设置在非湿性黄土层上;
42乙、丙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部分湿陷量。
5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
主要包含强夯法、重锤夯实法等。针对西北地区常见的湿陷性黄土陕西、山西省有专门的地方标准《灰土桩和土桩挤密地基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及《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规程》等对这几种当地较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详细的规定。
51垫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