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湿陷性黄土及地基处理
前言:一、湿陷性黄土及地基处理程的重要性及意义
1湿陷性黄土的概念:由于黄土颗粒表面含有可溶盐,同时其结构具有肉眼可见的近乎铅直的小管孔、在雨水及地表水的浸湿下可溶盐溶解,从而使小土颗粒向大孔隙中滑移,导致地面沉陷,具有这种性质的土称为湿陷性黄土;2湿陷性黄土对工程的影响:建筑物开裂、突然下陷、突然失稳等;
1建筑工程的安全和使用要求强度(C、)、变形(下沉过大);
2地基处理的重要性:增加强度、减少变形。二、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湿陷性黄土的设计与施工基本知识及地基处理的方法、技巧等
三、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面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2参读关于湿陷性黄土及地基处理、软弱土地基处理等方面的资料;
f第一章:黄土的分布、成因、分类
第一节:黄土的分布
一、分布范围世界各大洲均有黄土分布,各大洲黄土覆盖面积占其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
欧洲7%、北美5%、南美10%、亚洲3%。中国黄土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比较集中的是黄河中游,如山西西部,陕
西及甘肃大部分地区内黄土最为发育,地层齐全,厚度大,分布广而连续,除这一区域外,在河北、山东、内蒙、辽宁、吉林、青海、新疆、宁夏南部也有黄土分布,但发育程度均显次之。
二、中国黄土分布的特点
1、黄土基本分布在我国北方各省及自治区,南部大致以昆仑山、祁连山、秦岭为界,向东延至泰山和鲁山以北地区。2、黄土分布地区气侯干燥,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与世界上其它黄土地区的气侯条件相似。黄土分布地区年降水量多为250~500mm年降水量小于250mm的地区,则黄土较少,而代之的是沙漠和戈壁;年降水量大于750mm的地区基本上没有黄土分布。3、黄土的分布地区的北面与沙漠和戈壁相连,自北而南,戈壁-沙漠-黄土三者逐渐过渡,东西向呈条带状排列。近沙漠地区黄土颗粒成分较粗,向南逐渐变细。4、黄土分布呈东西走向的带状横贯我国北方,这是受我国北方山脉地理气侯条件的控制而造成的。
三、黄土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层全、厚度大,这就是黄土地区地
下建筑在这一地区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客观原因。
四、黄土的分布厚度
黄土是典型的大陆性更新世沉积物,黄土厚度最大可达300米。
第二节黄土的年代、成因
f黄土沉积于第四纪更新世,并延续到全新世,至今仍有黄沉积。黄土最早年代距今有240万年。黄土的成因问题仍在探讨和争论,有风说、水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