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重庆工学院《土地经济学》讲义第十一章土地分区利用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8171114共18人浏览大中小r
  【内容提要】土地的区位特点,决定了对土地进行分区利用。本章从土地分区利用的角度介绍了土地分区利用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对农业土地和城市土地的分区利用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分别做了介绍。r
  【重点】掌握区位理论,认识农地和城市土地分区利用的基本原理r
  【难点】区位理论的理解和应用r
  土地的分区利用,就是根据土地的区位特点,对土地在空间上进行科学布局并合理利用的过程。对此已有较系统的研究,形成了较完善的理论。r
  一、土地分区利用原理r
  (一)区位理论r
  区位理论是土地分区利用的基本原理。区位理论是关于自然物质及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时间,主要的代表性学说有:r
  1、农业区位论冯屠能的《孤立国》r
  ①背景介绍:研究孤立国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时,总结出了这一理论。r
  ②理论核心: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与到消费地(中心城市)的距离有关。r
  ③结论:城市周围土地的利用类型以及农业集约化程度都是呈圈层变化的,即屠能圈r
  ④意义:其理论基础是农业区位的级差地租,区位级差地租可以解释为土地的区位价格,它与需求之间是正相关关系。是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经济依据。r
  2、工业区位论韦伯理论r
  ①背景:研究工业生产中原材料、交通运输和劳动力与企业选址的关系,在《论工业的区位》中提出了工业区位论r
  ②理论核心:分析运费、劳动成本和集聚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r
  ③结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可通过运输、劳动力及集聚因素相互关系确定r
  3、中心地理论r
  1)背景:研究城市中心居民点的职能及其形成过程。r
  2)理论核心:是城镇居民点的空间布局规律,是关于一定区域内城市和城市职能,大小及空间结构的学说,即城市的“等级规模”学说。r
  3)结论:城镇空间布局的六边形模型。城市对其周围地区承担的各种服务亟职能,理论上必须最接近所属地区的地点,这些地点在正常情况下位于六角形服务区域的中央。r
  4、其他理论r
  市场区位理论:是关于市场的空间布局规律的学说,六边形模型。r
  空间结构理论:是综合区位论,空间结构的调整,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等r
  5、区位理论的新发展r
  (二)城乡土地利用的区位过程r
  1、农业土地利用的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