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素质教育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之我见
作者:张敏捷翟素花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第07期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针对学生现状进行的课程安排,主要介绍了在教学工作中积累的素质教育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几条经验。同时,列举了几个在课堂上用到的具体的教学方式,探究它们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素质教育
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已经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改革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课被列入普通高中的必修课。在我们山东省,从2007年已经被列入基本能力学科,共同参与高考。这一教育政策的变化,体现了现代教育对素质教育要求的加强,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2007年和我们高三的学生共同经历高考,我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也有了更深的理解,积累了一些方法和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信息技术课教材体现的教育思想的把握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内容包括七个章节: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获取;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加工;文本和表格加工;多媒体信息加工;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信息资源管理。可以看出教材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集成和管理这一过程来组织教材的,重点体现了新一轮教育改革中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培养信息获取和加工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的要求。它不同于以往的计算机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应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课上学生的现状及课程安排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必须以学生的现状为基础。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也要与之相适应。我校属于山东省省级规范化学校,是重点高中,90学生在初中阶段基本上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实用技能。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高一的老师们在课程安排上作了调整,把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中的文本的处理放在了前面,利用这一部分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复习并提高,而程度较差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相应指导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下逐渐的赶上来。当然对这两部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