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物理模型构建提高高中学生科学素养初探
张令慧(上海市民本中学,上海崇明)内容摘要:本文结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形势和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指出了在物理模型构建教学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必要性,详细地分析了物理模型构建的教学现状,通过回顾近代物理学发展史,强调了建模思想对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物理模型构建过程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和方法。关键词:物理建模科学素养创新精神1、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高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研究的对象是一些物理模型,这些物理模型既原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在我们的生活、生产、科技领域中带有共性特征,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性。在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学科知识,形成科学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提出必须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体验
物理模型的构建过程1,体验科学家坚韧不拔的意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
养持之以恒、探求真理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2、物理模型构建的教学现状分析
从学生学的方面:高中物理教材不同于初中教材,前者在后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学生普遍感觉高中物理难学,听听还懂解决实际问题就感觉困难。关键在于他们还是习惯于初中的那种形象思维方式,只会记概念、规律的静态结论,而不重视得出结论的形成过程,只会照葫芦画瓢,模仿性地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而不善于通过观察分析,提炼出符合实际情景的物理模型然后纳入到相关的知识体系中去加以处理。笔者认为,物理教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建模意识的培养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能清晰地构建出符合实际情景的物理模型,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
从教师教的方面:部分教师头脑中还存在那种陈旧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充当知识传递的工具,直接向学生展示物理模型,而没有强调基本物理模型建立的过程和条件,把本应鲜活教学过程变成了呆板的知识传递过程和死气沉沉的训练过程,学生则会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结果是学生只会死记定义、规律的静态结论,摒弃了科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3物理模型及其在物理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纵观物理学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