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建设服务平台。试点医院(包括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设立组织结构和功能定位相对独立、业务工作与医疗服务科室有机联系的“治未病”中心。试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立“治未病”服务点,与“六位一体”服务功能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专门机构,全面、综合提供“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确定服务内容。紧紧围绕健康维护与促进的要求,结合现代健康管理办法,应用新型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确定具体的服务内容,做到真正坚持以个体人的健康状态为中心,充分体现中医特色,全面反映个性化、系统、全程服务;而不是简单地将一种或几种“治未病”技术方法的应用就作为“治未病”服务。规范服务流程。根据确定的具体服务内容,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建立规范的服务流程。(4)推进服务提供网络建设。推进区域性网络建设。试点地区在推进本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等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基础上,建立本地区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提供网络。推进全国性网络建设。由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会同有关机构,联合“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及其他有关机构,建立“中华治未病网”服务网络,为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新型健康服务搭建网络平台。(二)服务技术(产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1.目标
f以中医学为主体,融合现代医学及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丰富和发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各个环节的技术方法及产品,并使之有机联系、构成体系。2.体系框架(1)个体人的健康状态的动态辨识技术方法与产品;(2)个体人的健康状态信息的动态检测与监测技术方法与产品;(3)个体人的健康状态信息的采集、存储、整合技术方法与产品;(4)个体人的健康状态的动态分析评估技术方法与产品;(5)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针对维护和提高个体人的健康状态所采取的干预技术方法与产品。(6)基于上述各项(各类)技术方法与产品,体现个体、系统、全程健康保障服务的成套技术方法与产品。3.计划与措施(1)把握基本原则。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中医整体观、辨证观出发,认识人的健康状态及其和谐发展,研究规律,创新技术。坚持以个体人的健康状态为核心。以身心健康及其与环境和谐一致为目标,注重对生命全过程的健康监测,研究预防和保健技术方法。坚持以实践为核心。科研来源于需求,成果服务于实践,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