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按模块设置课程体系,推出了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十大工程”;加大了对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学科的扶持和建设,积极开设人文社科公选课和第二学位辅修专业;实施大学生课外综合素质培养12个学分制度;积极建设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同时,学校在新校区启动建设校史馆、交通博物馆、地学博物馆、文化长廊等特色专业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了一批格调高雅、寓意深厚的人文景点,在图书馆、教室悬挂名人肖像、名言警句,对楼宇、道路、雕塑进行广泛征集命名。
8、着力推进“网络教育工程”,培育健康的网络文化
鉴于新校区的特殊环境,学校加强校园网建设,优先将校园网引进新校区学生宿舍及所有公共场所,便于学生开展对外交流与沟通。建设形成了学校门户网站部门与学院骨干网站学生社团与班级特色网站的完善网络体系,重点建设了“学生在线”、“先锋家园”、“渭水学子”、“熔炉网”、“泾渭网”等一批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特色网站,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延伸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
9、着力推进“文明修身工程”,培育良好的道德文化
学校以新校区低年级学生为重点,积极推进文明养成教育。第一,实施“一日生活制度”,从规范学生的早操、上课、就餐、晚自习等环节抓起,促进大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第二,开展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设置校园文明督导岗,狠抓食堂文明、教室文明、宿舍文明等日常行为规范。第三,积极实施“大学生绿色生活计划”,倡导大学生敏而好学,修身养性,健康生活。第四,以创建文明校园为契机,大力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红旗团支部、优秀社团创建活动。第五,每年开展“校风校纪教育月”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爱国守法、明礼诚信、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
10、着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整合文化教育资源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积极发挥各类文化教育资源的育人功能。针对不同学生在成长成才方面的不同需求,开展更加有效的指导服务,大力扶持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满足大学生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设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资助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设立班级发展委员,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服务体系;把帮困与励志相结合,注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过程育人;以国防生群体为依托,开展国防素质养成教育;以实施青年马克者主义者培养工程为重点,培养学生骨干队伍;构建大学生志愿者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