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2.3在第二絮凝室下部设置向池中心倾斜的裙板。倾斜角度40。左右。以利于泥渣回流。在改造过程中.要结合原设计数据和产水量要求.精心计算好第絮凝室和第二絮凝室的停留时间及各反应宝的过水流速等水力条件.保证在分离室悬浮层的23以下形成横向水力大循环。2.4根据水源原水情况。通过计算选取适当孔径和角度,增置斜管,以提南分离室上升流速,利于隔离澄清。而且利用斜管孔内下滑的泥渣,形成轻微的纵
f向小循环.使漂浮层的矾花再度碰撞、凝结滑进横向循环区,同时依靠向心力惯性挤压、结核、絮凝成球。比重增大迅速沉降分离。
3效果分析改进后的澄清池,处理水能力明显增加.由目前的375m3h增加到750m3
h.比原设计处理水能力490m3h增加50%多。喷嘴流速减慢,由设计流速9ms降至3.8ms,增加了絮凝时间,从而提高了絮凝效果.便于泥渣回流和排泥。整个处理过程时间缩短,达到了高效快速的澄清效果。不仅净化水质得到了保证,而且能耗明显降低。按日供水2万t,电费0.7元kW.h计,年可节约电费开支30多万元,同时其他费用开支也相应随之降低,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水力循环澄清池的改进及设计
预处理200908051709阅读66评论0字号:大中小摘要对水力循环澄清池改进内容、结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方法并在浙江省临平水厂工程设计中采用。在设计中对原水力循环澄清池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改进并总结了各部分控制尺寸的计算方法。运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水力循环澄清池处理效率比传统水力循环澄清池提高近三倍抗冲击负荷能力、安全性都有很大的提高。关键词改进型水力循环澄清池悬浮泥渣层上升流速絮凝筒临平作者简介徐大伟给排水工程师通讯处518046深圳市深南中路万德大厦
f24层收稿日期19970925
1概况水力循环澄清池具有集混合、絮凝、沉淀于一体的无机械搅拌的净水构筑
物。因造价底、占地小、运行管理方便、池底锥角大排泥效果好适用于中、小型水厂也可用于含砂量较高的原水处理。但有许多不足之处1反应时间短2mi
2耗能大喷嘴流速最高达9ms水头损失10m3运行不稳定水量及水质变化都会造成出水水质不符合要求4单池出水量小效率低。多年来国内各水厂对水力循环澄清池进行改进改进较成功的是浙江省黄岩自来水公司由原设计处理能力1000m3d增加2~3倍。经多年生产运行当原水浊度在500~1000度、硫酸铝投加量为15mgL时出水浊度为3~5度净水效果比较稳定。1992年浙江省临平自来水工程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