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循环澄清池的技术改进初探
预处理200908051711阅读15评论0字号:大中小文摘澄清池是利用池中的泥渣与凝聚剂,以及原水中的杂质颗粒相互接触、吸附以达到泥水分离的净水构筑物,它具有生产能力高,处理效果好等优点。澄清池的种类和型式较多,水力循环澄清池是一种泥渣循环型澄清池,它是靠水流条件来完成矾花的悬浮、均匀混合和工作的稳定性,以保证接触凝聚区的工作。
澄清池是利用池中的泥渣与凝聚剂,以及原水中的杂质颗粒相互接触、吸附以达到泥水分离的净水构筑物,它具有生产能力高,处理效果好等优点。澄清池的种类和型式较多,水力循环澄清池是一种泥渣循环型澄清池,它是靠水流条件来完成矾花的悬浮、均匀混合和工作的稳定性,以保证接触凝聚区的工作要求,达到泥水分离的目的。在实际运用中,这一传统的水力循环澄清池存在某些薄弱环节.有些已对此进行了部分改造,并表现出良好的运行状态,现就水力循环澄清池提出几点技术改进措施。
1水力循环澄清池存在的问题1.1泥渣回流量难以控制。水力循环澄清池在运行过程中,排泥为人工控制。因人为的因素经常造成活性泥渣不足,或是旧泥渣过剩,使水力分布不均。失去原有平衡,形成不良的水力循外.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增大了维护检修费用。1.2反应室容积较小,反应时间较短,回流泥渣接触絮凝作用的发挥受到影响,
f矾花絮体松散,比重轻,混合反应及净化效果相对较差,从而造成耗矾量较大。1.3原水浊度低或短时间内水量、水质和水温变化较大时运行效果不够稳定。适应性较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水力循环功能的发挥。1.4喷嘴、喉管处阻力较大,造成水头损失增大,能量消耗相应较大。1.5单池生产能力较小且生产能力仅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6.5%。
2技术改进措施基于传统水力循环澄清池存在着上述薄弱环节,建议对其进行以下技术改
进。2.1取消进水管处的喷嘴和喉管。将喉管扩大直径改造成絮凝筒,在絮凝筒内的进水管水平安装两只同向喷嘴,使泥渣回流。改造后喷嘴流速约为原喷嘴流速的l/2,水头损失减小,能耗明显降低。2.2取消澄清池内壁的两只泥渣浓缩斗。设置池底泥渣浓缩室.安装自动排泥装置。该装置根据池内运行工况要求,自动采集池底泥渣浓缩室泥渣层界面浊度指数,在确保活性泥渣能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下,实行全自动排泥控制。有效地克制因人为控制因素造成的活性泥渣不足或是旧泥渣过剩,从而产生水力分布不平衡.形成不良的水力循环。影响净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