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也一时难以改变。二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难以改变。2009年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701。而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仅为83。三是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第二产业,产业结构优化短期难以实现。2008年,第二产业占三大产业的比重是486,其中诸如电力、钢铁、有色金属、水泥、造纸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占很大比例。而具有低碳特征的文化、旅游、物流、金融、信息等第三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滞后,低碳效应暂未完全发挥。不容忽视的还有,中国GDP中有36是出口引致,主要是制造业产品的出口,而大约23的污染则是在出口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产生。这种高碳经济下的出口模式,使中国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低端制造环节,这些无疑成为中国低碳产业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2、技术难题难以突破。缺乏自主核心技术成为制约低碳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迈向低碳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未来》中称,中国实现未来低碳经济的目标,至少需要60多种骨干技术支持。而这60多种技术里面有42种技术中国目前不掌握核心技术。也就是说,70的减排核心技术需要“进口”。在长期对外合作中,企业多注重对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的引进,忽视了对核心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自我创新,而发达国家掌握的核心技术很难通过强制转让专利、CDM项目等方式转让至发展中国家。核心技术的缺乏,必然导致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与国际竞争力低都将制约中国低碳产业的发展。
3、低碳产业发展融资困难。低碳产业虽然具有极高的经济收益预期和强劲的后发优势,但由于尚未建立完善的研发和创新体系,关键技术和设备基本依赖进口,使得该新兴产业成为“高成本”产业,加之其项目投资额大,资金占用时间长所引发的经营风险高,使得低碳产业的发展大都只能采取民间融资方式,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低碳产业发展的环境与经济效应难以有效发挥。
(三)中国低碳产业发展的机会(Opportu
ity)分析
1、政府多举措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在发展低碳产业问题上,欧盟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列。从排放指标制定,到科研经费投入、节能环保标准确定再到低碳项目的推广,为各国低碳产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中国也不甘其后,提出了发展低碳产业的新思路:首先是有关新能源、环保、清洁生产、农业等行业的振兴规划正在酝酿出台,各类环保、节能减排标准相继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