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等飞地园区健康发展,飞地经济成为山区、库区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三峡全通涂镀板、东阳光工业园、中兴汽车、联邦电缆、万达广场等一批投资过100亿、过10亿的重大项目落户宜昌。五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60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27倍。兴建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692个,有576个项目建成投产,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后劲支撑。这五年,是宜昌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五年。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更趋完善,实现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多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民营经济成为市域经济最活跃的因素。创新投融资体制,投资公司、担保公司等融资平台实力增强。宜昌交运成功上市。市城投公司发行债券10亿元。已上市企业增发融资407亿元。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基本建立。农村集体林权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农村金融改革逐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现代公共财政体系不断完善。社会管理创新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成为全国示范。对内对外开放成绩斐然。五年引进市外投资1050亿元,引进专家、博士等高层次人才650人。三峡机场航空口岸开通运行。预计2011年实现出口16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9倍。三峡库区对口支援工作卓有成效,五年落实援助资金2943亿元。这五年,是宜昌城乡面貌巨大变化的五年。坚持用市场办法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增强。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区域性交通中心地位逐步显现。沪渝、荆宜、江南三峡翻坝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建成通车。宜巴、保宜高速公路和汉宜高速铁路正在加紧建设。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92公里,铁路总里程440公里,港口年吞吐量4600万吨,85的县市区通达高速或一级公路,95的县乡道路达到四级以上标准,所有行政村通达沥青或水泥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日臻完善。五年筹资95亿元,开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200个。新建和改造中心城区道路245公里、城市排水排污管道420公里,沿江大道延伸段、城东大道、发展大道、临江溪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1,污水处理率90。生态建设加强,全市森林覆盖率58,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区新增园林绿地1013公顷,人均公园绿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