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6家,过10亿元33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5件,达到19件。新增专利授权3894件。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切实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粮食连续八年增产。水果、茶叶、蔬菜、畜牧、水产、中药材六大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75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柑橘、茶叶、高山蔬菜生产基地。预计2011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30亿元,比2006年增长15倍。农业产业化向纵深推进,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9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73家,农产品加工年产值750亿元以上。夷陵、宜都、枝江农产品加工园成为省级重点园区。稻花香集团成为全省首家年销售过百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70座,新建、改造末级渠系3908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68万亩。农业机械化作业综合水平达到572。第三产业全面提速。着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旅游服务功能逐步完善。三峡大坝、三峡人家景区升级为5A景区。清江画廊、柴埠溪等景区建设步伐加快。夷陵、长阳、五峰、秭归进入“湖北旅游强县”行列。三斗坪、车溪等一批旅游名镇名村相继涌现。推进三峡区域
f旅游合作,和重庆共同举办了两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预计2011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900万人次,旅游收入138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11倍。三峡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纳入国家三峡后续工作规划,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港口、铁路物流园区建设进展顺利。万达广场、金东山市场等一批商业项目建成营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稳步推进,新建连锁农家店1648个、村级综合服务社748家。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06年增长15倍。金融业健康发展,兴业、浦发、汉口等9家银行相继入驻宜昌。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780亿元和1250亿元,比2006年增长15倍和13倍。这五年,是宜昌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的五年。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06年下降22,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分别下降8和48,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提高。大力实施沿江突破战略,统筹沿江开发区、园区建设与发展,沿江区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全市的80,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宜昌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形成“一区多园”构架。生物产业园、白洋工业园开发正式启动,高新区开发空间大为拓展。积极推进异地开发,兴发工业园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