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正确理解源语的基础上,从译入语和译入语读者的角度出发,根据译入语的语言特点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源语的思想内容,使译文在意义、形式和风格方面力求与原文等值。尽管翻译等值理论和其他翻译理论一样,不能解决英汉翻译实践中的所有问题,但它在保证跨文化交际成功方面确实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此处的翻译实现了“文本等值”,即特定语境中译文与原文构成等值关系,可用转换办法将之形式化。“他们可靠,值得信赖,他们与你一起分享你的悲痛与幸福”的英译文为“Theyaredepe
dablea
drespo
sibleTheyshareyoursorrowa
dhappi
ess”,
f这时各自构成等值。但“零等值”是个例外,即译语中找不到等值成分,这时只能在较高一级上实现对等。语言学家Cartford率先将概率引入翻译研究,以之来表示一特定单位的多个等值成分出现的频率。如上文这篇123字的英语翻译例文,前置词frie
ds和they各出现6次,英译文中不同对应成分的次数如下面的分子所示,则概率关系为:i
:26033;i
to:16016;from:2160125;aboutampi
side:2160125。
这是一种基于假设的无条件概率,实际上它经常会受到语境、文本因素的影响。但译文中的语法范畴与原文中相当的范畴占有同等地位。语言间语法单位的不同等级数决定了形式对应只能是近似的,可以基于较之更为重要的文本等值在较高等级上建立。原文有原语的意义,译文有译语的意义,但都包括形式意义和语境意义,且分别受制于各自的形式关系(同一语言中形式单位间的关系)和语境关系(语法或单词与语境特征的关系)。
继韩礼德模式,Teich指出要有文本中的语言系统实例的共同点和分歧,并要根据上下文。Teich进一步发展该模型,体现跨语言系统和文字的变化:她比较英语和德语的并行、可比语料库的翻译和可比文本的调查方法,描述了目的语和源语系统的一些性质和文本。Teich的模型建立基于两个理由:一种语言的社会符号学理论即韩礼德的模型,和基于语料库的定量分析方法。而在上文这篇翻译中,虽然原文和译文语言单位的语言意义有些不能完全相同,但在相同的情景中可
f起到同样的作用,因此,当这些单位具有相同的语境特征时,就能构成等值关系,而这种等值关系也就证明了该翻译的合理之处。
三、结论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它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而这两种语言的转换包括语言学中的语用、语义、语序的对比与转换,是一种结合语言学与艺术学的理论交叉,了解其概率对比语言学来达到最大意义的等值翻译。
翻译等值的研究对翻译有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