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乳腺癌的内分泌辅助治疗
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特点之一是病变早期可以发生隐匿性远处转移,这种微小病灶可静止潜伏数年或更长时间后复发。这是目前行“区域性根治”手术或放疗后主要失败原因之一。基于此点,乳腺癌治疗概念和模式逐渐改变。
乳腺癌是一全身性疾病,应序贯地、合理地安排各种治疗包括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免疫生物学治疗和各种支持疗法,以发挥它们的不同时效优势。辅助治疗的概念随着时间的发展意义有所变化,过去认为辅助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术后放疗或化疗,现在则将外科减量或降期手术亦作为辅助治疗,为放疗或化疗创造条件。辅助疗法包括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外科辅助治疗、复发转移的解救治疗和缓解期巩固治疗及各种支持疗法。我们重点对乳腺癌的化学内分泌辅助治疗进行讨论。
一、化学内分泌辅助治疗的目的
新辅助治疗指化学内分泌治疗,目的是使肿瘤缩小,为乳腺切除术的患者提供保留乳房的机会。一项1986年开始实行的随机试验表明,与术后应用其他辅助治疗相比,新辅助治疗[mitoxa
tro
emethotrexate加三苯氧胺TAM]组施行乳腺切除术的比例显著降低P0005。3年的随访表明,两组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整体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新辅助治疗在70年代早期首次被用于肿块较大的乳腺癌,以期局部控制肿瘤,提高生存率。近年来,新辅助治疗更多的应用于早期病例。有研究表明,随着疾病逐步进展到晚期,耐药细胞系的产生明显增加,疗效降低,而微小转移灶对治疗的反应最敏感。
二、内分泌辅助治疗的适应证
内分泌治疗的迅速发展是在激素受体被发现以后,使得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能有目的的选择,并可预测疗效。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疗效与以下因素有关:1患者的月经状态;2乳腺癌细胞是否依赖激素,即雌、孕激素受体情况;3全身状况年龄、一般状况、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大小、生长速度、分化程度等;4其他生物学标记物,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cerbB2、p53、ki67、Bcl2、SPF、pS2等。pS2蛋白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激素治疗敏感性高;无cerbB2基因过度扩增的乳腺癌对治疗的敏感性增加。乳腺癌患者预后风险估计分为低危、中危、高危表1。目前常用的内分泌辅助治疗方案见1,高龄患者以TAM为主,化疗可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1目前常用的辅助内分泌治疗方案
表1乳腺癌患者预后风险估计
f因素
低危
中危
高危有下列因素之一
肿瘤大小cm
<1
1~2
>3
ERPR

分化程度ⅠⅠ~ⅡⅡ~Ⅲ
年龄岁>35
<35
三、内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