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作用。点拨思路,启迪智慧,激活想象。“无教育课堂”是指学生个体在课堂中没有心灵的感悟,没有知识、技能的积累,处于无参与状态。“错误教育课堂”是指学生个体在课堂中心灵成长受到误导或伤害,以及对知识产生误解。第三、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却忽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这种过多的“廉价”奖励,过分注重形式,缺乏激励性,甚至会误导学生。批评是把双韧剑,一是培养责任心;二是培养学生一种心理承受能力。强调学生主体性绝对不是问题越开放越好;学生的表现越自由越好;课堂越热闹越好;教师讲解越少越好。
最后是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内容泛化。其一、教材受到冷落。超载教材的前提是基于人们对教材的科学理解和灵活把握,但是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却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过早或过多地补充内容,海阔天空,甚至偏离文本而大谈从网上查阅的资料,教材受到冷落,教学活动失去了认知的支撑。其二、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设置适当的情境,赋予知识鲜活的背景,使学生在把握知识来龙去脉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更能体现知识的教育和人文价值。然而,情境设置应该自然地呈现这种紧密联系,而不能“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其三、联系实际变成了一种装饰。教学内容所联系的实际,必须是真正的实际,而不是给知识教学所穿的一件“外衣”。其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形式主义。一是动不动就让学生搜集材料。二是只重搜集而不重处理、利用。出现了为搜集材料而搜集材料的形式主义。
4
f面临新课程理念的偏差及课改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两方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首先、提高教师素养,迎接新课程挑战。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关注学生学习中富有个性的表现。教学观:提倡自主探索;活动教学过程以探究为中心;活动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活动性体验;活动教学过程以学生的现实活动为依托。教师观:教师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应该作学生朋友,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上
老师的角色定位在哪里?指导者、促进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组织者创设情境、设计活动、提供平台;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参与学习,共同探讨,共同提高!我们要改变教学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