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个人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更不用说去模仿和学习。
(四)传统的榜样教育没有充分考虑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
对于新时期的青少年来说,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他们,其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榜样教育没有充分考虑青少年的这些心理发展特点,在榜样教育过程中往往采用“一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刀切”的形式,教育内容和形式单一化,导致教育效果的大打折扣。比如,我国榜样教育中,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统统施教以相同的内容,采用相同的教育形式,其结果是小学生很可能不理解榜样教育的内容、不喜欢榜样教育的形式、无法接受榜样的所作所为,而中学生又不屑于这种单一的内容,死板的方式,从而使榜样教育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对他们进行榜样教育时,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应该有所变化,不应该过分单一。
三、新时期提高青少年榜样教育的实效性对策
(一)榜样教育中,要为青少年提供真实、平凡、可信、可学的榜样形象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有效的榜样教育是要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被观察者。而这里的被观察者就是榜样教育中提供的榜样。而对于青少年来说,合适的榜样,应该是真实的、活生生的例子。俗语说,只有信其师,才能亲其道。传统的榜样形象太过高大上,难以让人信服。因此,在对青少年进行榜样教育时,榜样的选择要具有真实感和感召力,让青少年有模仿和学习的动力。青少年的同伴群体可以作为榜样形象,而同班的同伴群体作为其学习的榜样则更为有效,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比如说,与张同学成绩差不多的李同学,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果老师适时的把李同学作为一个榜样形象对其同班同学进行教育时,那么这就很容易激发张同学等人的学习动机。因为老师所提供的这个榜样具有可学性、可信性、直观性、真实性。也许通过努力,自己也有可能取得相似的成功。
(二)榜样教育中,要寻求榜样和偶像的契合点
青春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特殊时期,是人生中心理变化的转折期。自我欣赏、模仿、情绪波动、叛逆、从众等都是青少年在青春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而偶像崇拜就是这一系列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的一个集中反映。所以说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是其身心发展与社会实践的产物,我们应当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理性的看待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而不应该一棍子打死,把所有的偶像崇拜行为都视为是坏现象,更不能简单粗暴的加以压制。对于偶像崇拜的行为,应该进行理性的分析,创造条件,积极引导,争取达到榜样教育和偶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