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边距不小,模具强度也能够保证。根据以上分析,该零件宜采用复合冲裁工艺方案。由此确定工序如下:下料冲孔落料检验。223确定模具总体结构方案
1)模具类型根据零件的冲裁工艺方案,采用复合冲裁模。如图24所示。
图23复合模
表23
根据上表比较:采用倒装复合模。2)操作与定位方式虽然零件的生产批量较大,但合理安排生产可用手工送料方式能够达到批量要
求,而且能降低模具成本,因此采用手工送料方式。考虑零件尺寸以及厚度,为了便于操作和保证零件的精度,宜采用导料销导向、固定挡料销定距的定位方式。
3)卸料与出件方式考虑零件的厚度较薄,采用弹性卸料方式。4)模架类型与精度由于零件厚度较薄,冲裁间隙较小,因此采用受力平衡、导向平稳的后置导柱模架。考虑零件精度以及冲裁间隙,采用Ⅰ级模架精度。
3
f224工艺与设计计算
1)冲裁件总长计算
工件相对弯曲半径rt05,弯曲前,后中性层长度不变的原则。中性层曲率半
径可按下式计算:
ρrKt
(21)
式中ρ中性层曲率半径,ρ为mm;
r弯曲半径,r为mm;
K中性层位移系数,查表取K032;
t材料厚度,t为mm。
可以算得:
ρrKt2032×2264mm
当工件的弯曲角为90度时:
Ll1l2πρ2(904)(40154)314×2642≈141mm(取整)
根据以上计算,冲裁件如图24所示:
图24工件展开图
2)排样设计(1)排样
冲裁件在板料或条料上的布置方式,称为冲裁件的排样,简称排样,排样的合理
4
f与否,不但影响到材料的经济利用率,降低零件成本,还会影响到模具结构、生产率、
制件质量、生产操作方便与安全等。
(2)材料的利用率
排样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原材料。衡量排样经济性、合理性的指标是材料的利
用率。所谓材料利用率是指冲裁件的实际面积与所用板料面积的百分比。材料利用率
的计算公式如下:
一个进距的材料利用率η的计算如下:
η
A×100bh
(22)
式中:A冲裁件面积(包括内形结构废料),(mm2);
一个进距内冲裁件数目
B条料宽度,(mm)
S进距(mm)。
(3)方案比较为满足工件的尺寸要求和力求工作的简单话有以下两种方案:该零件是一梯形,因此采用对头直排。这样的排样对模具的要求的比较简单,生产方便。考虑到补偿条料的定位误差,保证冲裁出合格的工件,在工件之间以及工件与条料侧边之间要求留有搭边。根据工件厚度,查手册可得搭边:c16mmd25mm方案一:如下25图所示:
5
f图25排样方案一图根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