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买服务机制。市社区办与市阳光中心签订《政府(青少年事务)委托服务合同》,将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的部分职能交由社团承担,同时,社团可以项目化方式承接其他政府部门及社会机构的项目。三是构建社会组织常态化评估机制。市社区办接受市阳光中心每年度报送的工作总结和每周报送的周工作安排,以此对市阳光中心的工作进行管理和评估。(三)坚持职业化建设,组建青少年事务专业社工新队伍推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稳步发展,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上海大力培养造就德才兼备、业务精通、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高素质社工人才队伍,使之成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支点、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重要
f着力点为开创预防青少年犯罪新局面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坚持职业化、专业化队伍建设,关键是突出三个“着力点”:着力扩大社工规模,着力优化社工结构,着力提升社工能力。2003年以来,上海团市委、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指导市阳光中心、中致社,通过实施职业资质认定、职业晋阶制度和薪酬制度改革等举措,逐步建立了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通、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高素质社工人才队伍。具体来讲,一是扩大社工规模。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青少年事务社工517人,分布在全市18个区县社工站和204个乡镇、街道社工点,基本达到全面覆盖的要求。二是优化社工结构。全市青少年事务社工中,本科及以上学历350人,占677,大专学历167人,占323,具有社会工作师及助理资格的322人,占623,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62人,占12。三是提升社工能力。通过社工培训、项目实践和对外交流,切实加强了社工把握青少年心理的能力、开展社区工作的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新工作方法的能力。(四)坚持协同化推进,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新格局从上海的工作实践来看,关键是把握“两个协同”:一是政府部门间协同共管,二是社会力量间协同参与。2002年以来,上海建立并在全市范围推广了社区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委、市政府分管综治工作的领导担任召集人,全市相关的18个委办局作为成员单位,同时在街镇和居(村)委会配备相应的工作力量,形成了市、区(县)、街镇、居(村)委会四级工作网络,一揽子解决了过去政府在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中机构重叠、职能分散、信息分隔、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初步形成了政府部门间有效协同、齐抓共管的基本格局。同时,上海积极吸收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预防青少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