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seofstudy),简称学程。这一解释在各种英文词典中很普遍,英国牛津字典、美国韦伯字典、《国际教育字典》(I
ter
atio
alDictio
aryofEducatio
)都是这样解释的。但这种解释在当今的课程文献中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并对课程的拉丁文词源有了新的理解。“currere”一词的名词形式意为”跑道“,由此课程就是为不同学生设计的不同轨道,从而引出了一种传统的课程体系;而”currerer”的动词形式是指“奔跑”,这样理解课程的着眼点就会放在个体认识的独特性和经验的自我建构上,就会得出一种完全不同的课程理论和实践。
2、简述赫尔巴特教学阶段论。
答:赫尔巴特根据他的“统觉”原理,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新旧观念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并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他指出:第一阶段是为了让学生感知新材料,要求教师尽可能简练、清楚、明白地叙述、讲解或演示等。在学生获得大量彼此已初步联系的个别观念后,教学可进入第二阶段。在该阶段,教师应采用分析教学法,力求使学生形成新观念与先前相关观念的联系。然后,再通过第三阶段,使学生对新旧观念联系的理解,上升到普遍性概念的领域。在该阶段,教师应严谨、周密地综合所教材料,概括出应有结论。最后,进入第四阶段,让学生把系统化了的知识运用于实际。这就是赫尔巴特教学阶段论的基本内容。
3、我们从国外的课程改革中取得了哪些启示?
答:(1)课程设计取向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减少盲目性,增强课程设计与实施中的主动性。(2)借鉴国外关于课程设计取向研究的成果时,须注意到社会背景的差异,结合我国的实际分析应用有关成果,避免照搬照抄。
4、新学习方式的基本教育理念是什么?
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课程变革和实施的角度,基础教育课程
f改革关于学习方式改革的目标中至少包含下面三个方面的含义:
(1)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
(2)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突出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知过程。
(3)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
以自主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自主性学习的基本品质是主动性。自主性学习的核心品质是独立性。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护的学习。以探究为特征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