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非援助之路
作者:毛小菁来源:《经济》2011年第10期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中国对非援助始于1956年。55年来,中国向非洲提供了真诚且力所能及的援助,积极帮助非洲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受到了非洲国家和人民的欢迎和赞扬。近年来,中国对非援助大幅增加,国内外对中国对非援助也日益关注。回顾中国对非援助发展历程,总结其中的特点以及取得的成效,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对非洲的援助。
中国对非援助的历程
中国对非援助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的起始发展阶段、80年代至90年代的调整改革阶段和21世纪以来的快速增长阶段。
50年代至70年代末的起始发展阶段
1956年,中国向埃及提供无偿援助,支援埃及反抗英法的武装侵略。中国对非援助由此开始。之后,中国先后向阿尔及利亚、几内亚、加纳、马里、索马里等国提供了经济技术援助。1963年,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在访问非洲10国期间宣布了以平等互利、不附带条件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在亚非国家中产生了良好反响,也成为中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基本方针。到60年代末,中国援助非洲的第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一批成套项目建成,其中包括几内亚火柴和卷烟厂,马里甘蔗农场和糖厂、茶场和茶叶加工厂,刚果广播电台、棉纺织针织厂,坦桑尼亚纺织印染厂、广播电台等项目。
1971年,在非洲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毛主席曾动情地说,“是非洲朋友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对外关系迅速发展,要求中国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发展中国家,包括非洲国家也迅速增加。这一期间,中国承担了一批规模大、投资多、技术复杂的成套项目,其中最著名、规模最大的就是1970年援建的坦赞铁路。坦赞铁路全程1860公里,所经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十分复杂。为修建坦赞铁路,中国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先后派出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次,坦赞两国参加施工的人员先后有10多万人。
这一时期,中国援建的项目符合非洲国家的实际需要,建设速度快、质量好,中国的专家和工人与当地人民同甘共苦、平等相待,使非洲国家和人民对新中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更加坚信中国援助的真诚无私,加深了中非传统友谊,为中非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80年代至90年代的调整改革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