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由过去的单纯提供援助发展为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1983年,中国政府确立了中国对非洲经济技术合作的“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四项原则,对新形势下中国对非援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国对非援助更加重视项目的经济效益和长远效果,强调合作形式的多样性。在对外援助规模有所调整的情况下,中国依然帮助非洲国家建设了一批效果好、影响大的项目,其中包括突尼斯麦热尔德崩角水渠(以下简称麦崩水渠)、毛里塔尼亚友谊港、尼日尔打井工程、喀麦隆格拉都水电站、刚果(布)布昂扎水电站、肯尼亚莫伊国际体育中心、多哥人民联盟之家、卢旺达水泥厂、马达加斯加糖厂等。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世界形势发生巨变。前苏联解体,冷战结束,许多非洲国家迫于西方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压力,实行多党制、经济自由化、企业私有化,包括中国援建的一些生产性项目也转为私营。同时,中国也加快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为适应形势变化,中国政府决定进一步推动援外工作改革,扩大援外资金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1993年,中国政府设立了“援外合资合作项目基金”,支持中国企业与受援国企业进行合资合作。1995年,中国开始通过进出口银行提供援外优惠贷款。非洲国家是“援外合资合作基金”和优惠贷款的主要受益国。苏丹石油项目是中国第一个援外优惠贷款项目。1995年9月,中国政府和苏丹政府签署关于中国向苏丹提供优惠贷款的框架协议。经两国协商,上述贷款中的1亿元人民币用于中石油与苏丹能矿部合作实施的石油6区块勘探开发项目。该项目一举成功。苏丹从石油进口国变为石油净出口国,并在中国的帮助下建立了技术先进、规模配套的石油工业体系,为苏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1998年,中国举办了第一期非洲经济管理官员研修班,中国更加重视支持非洲国家的能力建设。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这一时期,中国和非洲的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根据形势发展和受援国的需要对对非援助进行了相应调整和改革,援助方式更加灵活,效果更加显著。
21世纪以来的快速增长阶段
2000年,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与非洲国家在新形势下的友好合作,中非合作论坛成立,成为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展集体交流与对话和深化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标志着中非传统友好合作关系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论坛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在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均宣布了支持和帮助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