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作者:杨亚莉来源:《新一代》2011年第07期
摘要: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区别于研究型课程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以学校和教室为主要空间,以教材为主要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仍然存在“教”与“学”的关系,其成功实施有赖于教师的引领与参与。
关键词:学习方式;教材载体;引领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1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语文研究性学习区别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它是指在语文学科内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采取的一种学习方式。不同于接受性学习,它具有自主性、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与合作性的优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注重过程,更容易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发展创造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语文研究性学习,教会学生如何获取信息,汇总研究;如何提出质疑,分析论证;如何互相合作,资源共享;如何对语言文学形成独特的感受等等,使学生在研究中积累学习经验,在质疑中形成科学素养,在合作中培养团队意识,在感受中领会语文魅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定位
尽管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性学习已由专家的理论探索向学校具体的教学实践发展,并陆续结出果实,但不少学校和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存在一个比较明显的误区:即,研究性学习就是做研究课题,写论文。于是,学生和老师把很多精力花在远离教材的课题上,贪大求远,不切实际。我认为,应该对“研究性学习”有个准确的定位。“研究性学习”是个偏正短语,其中心词是“学习”而非“研究”。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首先是一种学习方式。而学校学习的主要形式,还是要以学校和教室为主要空间,以教材为主要载体。因此。我理解,“研究性学习”的主战场应该在学校,即让研究的精神走进教学与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研究的眼光去看待学习对象。
三、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
很多人认为语文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主参与和亲身体验,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因而其主角是学生而非教师,于是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干,但是对于一直在老师“庇护”下学习的学生而言,老师彻底放手之后就会无所适从,所以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恰当的参与和积极的引导很重要,例如,在确定研究课题的环节中,无论是立足于课内文本材料或是课外拓展阅读,起始阶段,学生的质疑是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