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锈环b腐蚀区a2011浙江10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滴中的Cl-由a区向b区迁移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2+由a区向b区迁移,与b区的OH—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
f本题所涉及知识点分析:对于A选项,主要考查了离子移动问题;对于B选项,主要考查了电极方程式的书写问题;对于C选项,主要考查了反应原理问题;对于D选项,主要考查了电极变换后的电极方程式的书写。22拓展考题基于以上对考题所涉及的知识点的分析,我们接下来要通过对具体考点的分析剖解、拓展发散、再归纳总结出其中的基本规律,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应对能力。221离子移动问题针对A选项考查的离子移动问题,我们应该让学生掌握阴阳离子在原电池和电解池中的移动规律:根据阴阳相吸原理阳离子移向电解池的阴极,阴离子移向电解池的阳极。在原电池中负极失电子带正电荷,所以阴离子移向负极;正极得电子带负电荷,所以阳离子移向正极。在判断离子移动的问题上,学生往往对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有困惑,我们现在从得失电子的本质上对原电池的正负极及电解池的阴阳极进行统一,即负(原电池的负极)氧(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阳(电解池的阳极),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离子移动方向的理解和记忆还可明白金属防护中的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的由来。222电极方程式书写问题针对B、D选项考查电极方程式的书写问题,这是教学的重点和核心知识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我们要重点拓展相关知识点的内容。首先是负极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Fe2eFe2+,其次是总电池反应式的书写:
f2FeO22H2O2FeOH2,其中有学生提出根据总反应式减去正极反应式得出负极反应式应该写成Fe2e2OHFeOH2。出现新情况并且非常有道理,这正是我们应该要抓住的课堂生成点,也是引起学生思维困惑的地方。让学生充分交流后得出结论:在本题的情景中,电解质溶液为中性,正极产生的OH由正极往负极迁移,负极产生的Fe2+由负极往正极迁移,它们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