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重新改造和组装,推出新款的车型上市。这个快捷、便利的方式在条例颁布后受到了影响。跨国合作伙伴不能再随意将汽车重要的零部件引进国内,中国不再是简单的廉价劳动力和组装工厂,改变政策和方向,开辟了一条自主创新和开发的道路。对于那些依靠汽车零部件进口组装的跨国合资伙伴来说,这项条例让他们损失了不少的利益,该政策使得汽车制造商在采购中国的零部件时,就算缴纳了整车关税进口到国内,也很难找到符合他们标准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三、中欧汽车产业摩擦的原因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世界贸易的大环境及趋势商品市场众说风云,变化莫测。国际贸易这个市场也是如此,但有一个大趋势是较为肯定的。那就是对环境保护重视和绿色贸易的崛起。对于环境与国际贸易问题,当今世界有两股主要的势力,一是国际环境保护组织,二是世界贸易组织(WTO)。两者的重点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它们所规定的环境保护措施,在国际贸易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另外,还有自愿性标准,例如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相关条例、重要区域性的标准。这些条例、规则都影响着国际经济环境,并且多多少少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进程。2中欧汽车贸易市场的环境当下,汽车市场竞争环境日渐激烈。中国的零部件产业屡次遭受置疑和调查。首先,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零部件产业的售价低廉,欧美市场售价颇高,受到中国廉价产品的冲击,出于对自身的保护,给中国以冲击市场等借口驳回。目前中国的零部件业务主要销往低端市场,售价低廉也在所难免。一次次对中国汽车产业的质量进行质疑,除了欧美市场本身的原因外,也反映出中
第4页共11页
f国汽车产业零部件的“致命伤”,核心竞争力不强,技术有待提高。如果没有强大的零部件产业,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汽车强国。日本和欧美品牌的汽车产业称霸全球汽车市场,他们背后都有强大零部件产业在支撑。其次,虽然汽车产业在欧洲等发达国家已经属于夕阳产业,但是老品牌的技术和口碑已经基本完善,经历了时代的考验,加上欧洲国家逐渐从金融危机复苏。所以,欧洲汽车产业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另一边,中国汽车在政府振兴汽车工业的政策帮助和汽车市场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内合资企业不再满足于引进国外技术,而意在加强对中国汽车市场的自主研发,把更具中国市场特色的品牌,能更好迎合中国消费者喜好的产品打造出来。在这种新格局、新背景刺激下,汽车市场的环境竞争未来会更加激烈。中外合资和自主品牌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