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摩擦指的是各国之间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国家在年度外贸进、出口总额区域平衡时所产生的,一国是贸易顺差状态,另一国则处于贸易逆差
第2页共11页
f状态,或一国在贸易活动中触碰或损害到另一国的产业和利益。国际贸易摩擦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贸易摩擦的主题。贸易摩擦发生的前提产生在国际贸易关系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同时,贸易摩擦是有贸易往来的国家之间因贸易产生的经济纠纷,国家间所有经济纠纷当然不是都属于贸易摩擦。二是贸易摩擦发生的基本条件,是国际贸易不平衡而导致的社会经济利益损害,主要体现在整体贸易收支的长期巨额逆差。经济利益损害都可能存在即是没有危机到进口国的利益,进口国也会因为短期利益或为了集团利益而抑制进口,引发贸易摩擦。三是贸易摩擦的结果。贸易摩擦当事双方无法对问题解决达成抑制,直接结果是贸易国之间的贸易争端。起初表现为经济争端,随着情况的变化,有可能升级为经济政治全面争端。
二、中欧汽车贸易摩擦的发展现状
(一)中欧汽车贸易摩擦的导火线
2005年德国慕尼黑的一家汽车俱乐部(简称ADAC)进行了一个碰撞测试,这场被称为中国的“陆风车碰撞门事件”,在欧洲汽车界、传媒界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九月份的时候,ADAC公司在法兰克福车展发表了声明,声明中表示陆风车碰撞测试的结果,安全性能极差。对此,陆风汽车表示,汽车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的标准,并且在汽车上市之前就通过了国家汽车监督检验中心的测试与审核,增加的欧洲测试标准的销售许可也通过了。陆风汽车做出保证,前提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条件下,积极、主动地关注和保障广大客户的切身利益,继续并持久提供可靠又安全,具有优良性能的优质产品。
(二)中欧汽车贸易摩擦再起风波
2005年4月,中国颁布了《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这一条例是为了把进口汽车零部件这一热潮进行控制,也为了提升我国自制汽车零部件的比重。该条例表示,“进口汽车零件全散或半散的组装汽车,且进口的汽车零部件价格要达到各车的60以上”。欧美国家向国际贸易组织提出申诉,对中国汽车零部件的进出口政策表示异议,要求中国把汽车零部件市场打
第3页共11页
f开,并且让中国尽快修改汽车零部件的相关政策。而专家表示,这一条例主要是为了防止跨国公司利用税差逃税。在条例出台前,进口全散和半散的汽车零件在中国的汽车行业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汽车跨国公司的合作商们利用此缺口向中国大量进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