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报告》显示,2005年约有14多的农民工办理过需要缴纳一定费用的务工卡、就业卡,个别地区在个别工种上明确禁止雇用外来农民工。二是劳动关系、劳动报酬和劳动保护不够公平。主要表现为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在劳动合同签订、劳动报酬、劳动条件、劳动强度、劳动保护等方面差距很大,农民工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工资被拖欠和克扣、加班工资和劳动保护待遇短斤少两等现象普遍存在。据有关专家调查,2005年,全国城镇单位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在90以上,而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仅有125;全国多数地区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在1200元以上,而农民工工资却只有500元左右,二者至少相差几倍。而且在工资这样低的情况下,仍然发生大量的拖欠。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2005年2月4日,仅全国建设领域偿还的拖欠工资就达300多亿元。三是社会保障不够公平。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日益关注,部分地区对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状况有所改善,但总体情况仍令人担忧。据全总2004年调查情况显示,农民工参加工伤、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的比率分别是18、54、66、13左右。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保险政策不够合理,社会保险的门槛大大高于农民工的支付能力,加之养老保险在不同统筹地区之间难以转移,失业、医疗保险无法接续,不能适应农民工流动就业的特点,

f
导致农民工在没有实现稳定就业的前提下参保热情受挫,处于两难境地。四是社会地位不够公平。面对户籍障碍、子女上学、计划生育、城市增容、暂住管理等方面的收费和城市一些单位、居民在心理上的歧视,农民工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都较重。这些不公平现象,导致流动就业的农民工难以融入城镇,更无法对个人生产生活做出合理的长远规划,也导致有意离土离乡就业的农民工打工热情降低。统筹城乡的重点在着眼于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大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着眼于统筹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化,大力加强农民工就业安居扶持工作;着眼于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逐步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等。政府部门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和调控的重点已经放在政策调控、秩序规范和指导服务,以及为外来务工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就业环境。当务之急是建立农民工就业管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对农民工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能够加强对农民工的管理力度,提高办事效率,增加管理工作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