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社会,哪个国家拥有的人才越多,哪个国家的国力就会越强大,而要出人才,最重要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国家教委一再强调:要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一定要认真贯彻素质教育精神,而要落实素质教育精神,就要对有关应试教育的一些教育观点和做法有所改变。传统的教学论把教师的基本任务仅仅看作是教学现成的知识成果,而不是着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最大的危害是损害了学生的智力发展。改善现行教学过程最主要的办法是变单纯讲授为有讲有练,变死记硬背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有高低之分,“高”指杰出人物的创造力,他们创造的新事物对整个人类来讲,都是新的,这是一种高水平的创造;“低”指对社会来说不是新的,但对自己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活动所表现的创造力。在英语教学中,尤其在课堂教学中,就要着力培养学生们这种对自己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发展他们的智力,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创造性思维是伴随着创造性活动而进行的,是人脑的一种综合性思维,是思维素质、思维心理、思维形式、思维环境和思维效果的系统综合反应,是创造能力体现的核心因素。韦特海默(MWertheimer)认为,创造思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我们关于某一现象的知识拆开、解构;一是将其重构、重组,以获得新的洞见和新的认识。中学的外语教学,是通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让学生去接受知识,获得知识,了解和认识世界,扩大视野,增进对所学语言国家的了解,形成言语技能,发展智力,提高思维、观察、注意、记忆、想象联想等能力。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作为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语言符号记载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蕴涵着极为丰实的文化信息,语言反映文化,传承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文化内容。它是人类知识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中学外语教学中的创造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的条件、环境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语言,通过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归纳等去习得语言,这就是学生的“创新”活动。这个活动的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过程。由上可知,教师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环境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应各自扮演的角色:教师是导航者,学生是探究者,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导、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