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策略学习心得
大通路小学陈华芳这个暑假,学校组织了校本培训,学习了《上好课:问题与对策》小学数学。通过学习对于其中关于“估算,怎样好?”这个问题的探讨感受颇深,对于其意义已得到重视。通过这次学习我得到以下几点心得:一、估算与问题解决相结合,感悟估算的意义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用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单纯地用算式进行一种机械训练,难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一)结合具体情境,选择计算策略在教学估算时,要把它置于问题解决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觉地把计算和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理解为什么要计算,什么时候要用到估算,将估算作为解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在教学加法估算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聪聪一家去吃饭,点菜的菜单如下:葱油鳊鱼18元;青菜粉丝煲9元;千张肉丝12元;盐水河虾28元。大约需要多少钱?对于以上情境,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也理解只需要大致算一下要多少钱,何况情境中有4个数量,学生不能很快得到精算的结果,就会运用估算策略。二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学段教学估算,还要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大约、大概、差不多”等词语的意思,这有助于学生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例如理解“大约”,有这样的教学片段:师:明明家到学校大约是50米,“大约50米”是什么意思?生:接近50米,可以超过一点,也可以不到50米。师:可能是多少米呢?生:48、49、50、51、52、53等等。师:可能是70米吗?生:不能是70米,相差太多了。二、倡导估算方法多样化,形成估算技能(一)掌握估算的一般策略虽然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答案也并非唯一,但估算并非是无章可循,可以总结一般策略。1.凑整估算。该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2.依据生活经验估算。例如,一件工作,甲独做4小时完成,乙独做5小时完成,甲乙合做几小时完成?根据经验可知,两人合做需要的时间一定比一人独做要少一
f些。如果有学生算出:4+5=9(时),说明一定是错误的。又如在计算合格率、成活率和出勤率等问题时,计算出的结果如超出100%也肯定是错的。3.根据运算性质估算。例如:715+265-282=798,根据“减去的数比加上的数大,其结果应比原数小”,可判断798是错误的。4.根据位数估算。例如:4992÷24=28,除数是两位数的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