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临床科室绩效工资分配改革的探索
摘要:公立医院作为政府投资设立的非营利组织,它的服务宗旨不是利润最大化,而应当切实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但是公立医院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又面临激烈竞争,亟待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提高医院运营效率。为解决这一矛盾,不仅需要政府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同时需要推行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改革工资分配制度,改变医务人员的趋利行为,建立多指标于一体的综合考核体系,这也是公立医院挖掘内部潜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指出了目前医院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提高医院绩效管理与工资分配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临床医生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其行为直接影响医疗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新医改方案指出公立医院要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严格工资总额管理,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医院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健全临床医生的绩效考核指标和薪酬激励体系。公立医院在设计临床医生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应注意引导临床医生的行为,使其向提高社会效益的方向上努力。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确保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消耗,合理使用资源,实现投入产出的补偿达到服务病人、合理补偿、发展事业的工作目标。
1
f1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为促进卫生事业发展,各级财政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不断增加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但各级卫生部门均普遍反映政府财政补助不足,政府筹资比例在卫生总费用中比例也急剧下降,出现越补越不足的现象。政府筹资比例下降的同时,我国卫生资源使用效率呈现低下的状况。随着政府拨款份额的萎缩,医院的生存转向找米下锅,药品回扣开始流行,医院的分配也转向经济杠杆。公立医院普遍实行了院科两级核算,完善收支项目,形成了以收入支出×提成比例为基础的奖金分配方法。公立医院运营市场化以来,医疗机构之间创造经济效益的竞争并没有成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动力,其中一大原因是过分强调创收的绩效考核制度。一些医院以实施绩效工资为名,对科室和医生个人下达业务收入指标,把按劳分配变成了按收分配,医生的工资所得与其医疗经济收入直接挂钩,形成了医生的绩效与创收相结合的不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于相对固定而低廉的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