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底的生活积累,触动他们敏感多情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写作上的冲动,让语言的激流宣泄出来。二、模仿,从词、句、段开始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从“你喜欢的词语”到“你喜欢的句子、段落”顺利过渡到秋天的田野。孩子们在作者的感染下观察田野以及正在秋收的人们,女人、老人、男人、孩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动作、不同的神态,可相同的是他们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同时也会像作者那样仔细倾听秋天田野的声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却表达着同一个意思丰收了。在写作时,孩子们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模仿课文的连词造句、积句成段、构段成篇的表达形式,重点按几个方面写各种人物的动作、神态;用丰富多彩的拟声词,把五彩的、热闹的、丰收的、喜悦的秋天田野呈现在我们面前。观其景,闻其声,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这是模仿课文的功劳,也符合小学生的认识由简单到复杂的心理特征。三、指导模仿构思同样或相类似的题材,为什么作家们能写得那么生动,而我们学生却写得单调、枯燥,甚至有些连字数也凑不够?关键是我们的学生在写作中还不知如何构思,如何展开,往往停留在直观的叙述与描写中,缺乏思考、感悟,也缺乏丰富的想象与联想,通俗地说,就是不知往哪儿想,往哪儿写,因而在写作过程中只有简单的陈述,而缺少了生动的描写、抒情或议论。我们要求学生写足字数,并不是单纯的凑够字数,而是要求学生学会细致观察,学会思考、想象、感悟,再把所看到的、所想到的如实写下来,这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而不是无中生有、无病呻吟、写得越长越好。模仿是儿童明显的心理特征,所以在写作的起始路上,模仿应该成为跳板,从模仿入手,写好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片断、一篇文章。但是,模仿只能是仿形式上的东西,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紧紧抓住课本这一典型的范例形式,另一方面更要紧紧地围绕结合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这样,既有表达的可参照文章形式,又有表达的切身经历内容的认识,在习作时,他们就能模仿地把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写出自己与课文形式相仿的作文来。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县大柳塔镇第二小学责任编辑杨博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