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写作,从模仿起步
作者:康庆芬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13年第01期
在农村教学中,孩子童年生活非常丰富捉鱼、钓虾、爬山、拔笋、割草、种甘蔗、养土蜂……这给孩子们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但每次作文下来,发现他们在写作上存在以下几个不足:一是“言之无物”。如写人,思维只是局限在写妈妈;二是不知“言”哪几个方面。就算定下写作题材,但不知从何处下手,分几步来叙述;三是不知如何“言”,语言稚化。如写爬上山顶,感慨万千,但要转化成语言,却只能是“真美啊!”、“漂亮极了!”、“好高呀!”;四是想象匮乏,行文枯简生涩。所以一篇文章,要么唆唆,像“懒婆娘的裹脚布”,要么简简单单,犹如一个得了侏儒症的小矮人,要么就像各大明星的行程记录,读之无味。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写作结果?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大多数是在一种封闭状态下完成的。作文内容是封闭的大多由教师来定;作文体裁是封闭的小学阶段以记叙文占统治地位;作文过程是封闭的有限的时间、方寸大小的课堂;作文指导是封闭的往往也是生活经验稍丰富些的教师在课堂上指手划脚;作文评价也是封闭的教师一支红笔判“生死”……在这样的封闭下,学生的作文往往空洞无物、枯燥乏味、无真情实感。那么,如何让学生作文时,有物可言?虽然“秋天的田野”就在眼前,可要把它写下来,对孩子们而言仍是一个盲点。怎样让孩子把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轻松地表达出来呢?我想到了模仿。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言:“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茅盾也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反观人类的发展,模仿起了很大的作用,最初的呀呀学语,不都是从模仿中而来的吗?其实学习写作也是一种纸上的“呀呀学语”,何不从模仿下手呢?一、寻找模仿样本要模仿,就要找到可模可仿的样本。这个样本必须人人都拥有,人人都熟悉,此时,课本就是首选。《葛洲坝工地夜景》是孩子们新学的课文,先入为主。而且本文语言朴实清新,结构布局精美,脉络层次清晰,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模仿支点。语文课本是生活的提炼,它经过时代的历炼,文质兼美,是一本很典型的作文选。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妨用好“语文书”这个样本,找准支点,引导学生模仿。换言之,就是在文本解读活动中经重点引导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在对话情景中达到沟通与默契,搅动积淀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