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500强及其关联项目,引进位居产业核心地位的龙头项目,带动相关配套项目进驻。截止2008年6月,园区累计吸引14500家国内外著名企业落户,已形成集成电路、
5
f软件、游戏动漫、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此同时,园区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每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2009年底分别达到325、63,并形成“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综合保税区等一批新的功能亮点,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离岸外包产值分别约占全国3、17和88。园区专利申请年增长达5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占比达46%。园区实施科教兴区战略,走引进技术与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之路。通过完善创新载体、培育创新主体、优化创新环境等措施,增强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能力。先后制定出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园区、鼓励设立研发机构等10多项扶持政策,启动实施“科技跨越计划”和“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园区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载体建设力度,科技投入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先后出资70亿元组建成立了创投集团、科技发展公司、教育投资公司等国资创新投资主体,规划建设创新功能载体800余万平方米,国际科技园、生物纳米园、创意产业园等创新载体建设集群推进。其中,建成和在建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已建成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10大国家级创新基地。园区创新功能日益完善,建成了IC设计、软件评测、人才培训、纳米技术等20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拥有美国冷泉港会议亚洲分会等10余个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集聚各类创投机构80多家,创投资金规模超180亿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风险创投、产业投资、融资担保资金扶持体系。园区创新主体快速集聚,拥有各类研发机构
6
f160个、高新技术企业384家,2000多名海外归国人才在园区工作,各类留学生创办企业达250多家,创新型园区建设实现跨越发展。5、引进培训双管齐下,构建优秀人才高地园区按照“政策引人、事业留人、环境育人”的方针,实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新模式,建立了人才自由流动的市场体系,形成人才需求的分类预测机制,建立大容量的高级人才信息库。与此同时,为优秀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出台了一系列引进和激励优秀人才创业的政策,廉价提供白领公寓和青年公寓,保障优秀人才安居乐业。先后通过建立国家级软件园、博士后工作站、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等创新创业载体,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