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16年前的总体规划蓝图基本一致,为投资者营造了可预见的、低风险的投资环境,维护了投资者的利益,又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保护了生态环境系统促进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3、超前建设基础设施,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园区秉承“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执法从严”、“适度超前”的开发理念,按照“九通一平”标准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九(通”是指通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和有线电视,“一平”是指土地填高平整。在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整个地面被填高095米,达到可抵御百年一遇洪水的防汛标准)。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00多亿元。此外,园区不仅根据社会需求大力发展酒店、旅馆、金融、商业、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而且积极兴办学校、科技馆、体育场、邻里中心、社区工作站等公共服务设施,高起点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增强区域社会服务功能。园区坚持集约利用土地,工业地块每平方公里平均投资强度超过17亿美元,少于1公顷土地或低于5亿美元平方公里的项目原则上
4
f不供地。此外,园区还开创了一条“清淤、治水、取土、造景、扩地”相结合的土地综合开发新模式。通过湖底清淤取土6000多万方,用于低洼地、沼泽地填土,避免挖废耕地15万多亩,相当于新增用地10平方公里。园区坚持从污染预防、总量控制入手,强化环保前置审批,推行绿色招商,对能源、资源消耗高、环境风险大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以构建生态文明为核心,全方位引入了“功能分区”“清、洁能源”、“废污控制”、“景观绿化”等先进环保理念,建立了“污染禁入生态缓冲雨污截流集中供热垃圾处理”五道环保防线,建设了覆盖全区的环保基础设施,从源头上消灭和减少了污染,大大节约了末端治理成本。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中水回用、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等循环经济试点和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等活动,区内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固废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2和95。实施“碧水、蓝天、绿地”工程,持续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式的绿地生态系统和城市景观水系。累计新增绿地2800多公顷,绿地覆盖率超45,区域环境整体通过ISO14000认证,区域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68,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4、择商选资推动产业聚集,科教兴区实现跨越发展园区倡导“择商选资”理念,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基地型、旗舰型项目作为招商重点,瞄准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