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是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2心理学主要流派及其基本观点:①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他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他通过自由联想和分析梦境等手段,发现病人的潜在动机,并使精神压力得以缓解,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②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华生后期代表人物斯金纳他们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可观察到的行为。在研究方法上反对内省法,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研究可观测的行为,研究外在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系(SR)③认知心理学派奈塞尔计算机模拟的方法;④人本主义心理学派马斯洛罗杰斯从人的存在出发,以人为本,主张“人化”反对把人“神化”或“兽化”或“病态化”★★★3前苏联教育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区分为两种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和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这种可能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4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①人有区别与其他物质或产品的心理现象。②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特征。③男女学生具有不同的性别特征。④同年级同年龄同性别的学生还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表现在每一个体具有不同的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理想、价值观等。★5教育、学习与发展三者的关系:三者的联系表现在:①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低于或大大超越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都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②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③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教育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即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才能起作用。因此教师本人必须首先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同时还需要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是看做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手段,而且看成是必须达到的目标之一。三者的区别突出体现在:①三者分别由教育理论中不同的学科侧重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