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中国人对汉字情有独钟,把汉字看作一种特殊的“生命体”,且从中结晶出一种“生命”哲学。
f②中国的文字最早称为“书契”,《说文解字叙》中说:“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为什么叫“书契”?《尚书序》:“书之于木,刻其侧为契。”《说文》:“韧,刻也,从丰,从刀。”丰,正是在木板、木块上刻记号的刀痕。③后来又有了“文”与“字”的名称。《说文解字叙》:“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繁殖;演变)而浸多也。”“文”与“文”的结合孕育出新的“生命”,也就是“字”,这就作为“生命体”来看待了。不过周代称“字”为“名”“书名”;称“名”“书名”为“字”,始于秦。可见把汉字看作“生命体”有一个渐进的认识过程。④如果我们认识“字”的本义,就可以豁然开朗。《说文解字》:“字,乳也。从子在宀下,子亦声。”古时人和鸟生子称为“乳”,所以“字”就是生育、生殖的意思,“字”的结构就是妇人生子居住在房室中。⑤汉字被看做“生命体”的理念,一直传承着。王安石《字说序》说:“文者,奇偶刚柔,杂比以相承,如天地之文,故谓之文。字者,始于一二,而生生至于无穷。如母之字子,故谓之字。”“如母之字子”,即像母亲生孩子一样,所以称为“字”。宋郑樵在《六书序》中又谱写了一个复杂的汉字生殖、婚姻血统之谱系,如“二母为会意”,“一子一母为谐声”等,由生命的生殖进而拟出其家族与血缘的谱系来。⑥汉字“生命哲学”的内容很丰富,先民不仅把汉字的产生视为“生命”的诞生,而且每个字被看成是“生命体”,尤其是书法家更是将汉字“人化”了,一个汉字可以赋予它骨骼、血肉、经脉、神情、风韵、气质。⑦再如又有汉字的“生存哲学”。汉字始终面临着各方面的严峻挑战,但是它成功化解了“生命”过程中的障碍与矛盾,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一路演变,继续着自己灿烂的生命之旅。21世纪的汉字依然生机勃勃,计算机的输入等问题也被解决了。汉字必须与社会、语言的不断发展相随,才能始终保持其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必须有一套能动的、卓有成效的生命机制与系统。汉字是一个不断生成与完善的生命过程,又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在本身的发展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吸纳中,充分体现出汉字“生命哲学”的大智慧。⑧当然汉字“生命”的智慧、哲学,是由创造使用它的中华民族所赋予的。笔者由此想到了衡山大鼎:高99米,寓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