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牵着学生学教材。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里的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教材要求学生把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面对那些来自农村,来自贫寒家庭的学生,他们对“名人”知之甚少,根本讲不出几个名人的故事,如果我们的老师完全按照教材的要求来备课和上课,课堂就容易“一人堂”或“一言堂”,空洞而乏味,学生没兴趣听,教师没兴趣教。如果教师稍对教材作一下处理,把讲“名人”故事扩展成讲“你喜欢的”故事,这样,能讲故事的孩子就多了,课堂参与的面就广了,训练效果也就明显了。教师应依据教学的实际
3
f情况对教材进行选择、补充和调整。教材都是人编的,其中的思想、观点,并不一定都正确,并不一定都符合你的教学实际,哪怕是专家也可能在某些领域存在瑕疵,所以,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一定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死用教材,生搬教参和别人的教案只能是照葫芦画瓢的临摹,表面像而实质虚,没有自己的灵魂和思想,也就不可能更好的领悟选材的目的和掌握教材的外延,更不可能让学生在交际训练中,有“话”可说,有“问”可疑,获取更多的知识的同时得到表达能力的训练。有时,为了使口语交际课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生活我们有必要对教材进行重新选择合理取舍整改。
(三)要有意识地选择教法,引导交际:或创设情境、或提供案例,让口语交际教学活起来。
教无定法,口语交际教学同样如此。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灵活多样的方法中有一把总的钥匙,即一个“活”字。这个“活”的金钥匙其实就是适宜交际的情境或氛围。怎样适宜交际的情境或氛围呢?
1、选择交际内容,训练目标分层,螺旋式上升。口语交际训练首先要确定话题(选题),交际的话题应来自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也就是说学生的需要是交际的前提,学生感兴趣,才愿意说,才有话可说,才有可能说好。制订目标是实施口语交际教学的前提,设定恰当的交际目标是每一次口语交际的着力点。目标的确定应当体现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涵,符合实际,兼顾差异,促进学生的发展。围绕维度,在教学目标的制订和实施中注意分层,并呈现逐步递升状态:先达到什么要求,然后循序渐进的提高要求,再综合的提升交际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一个达成标准,有一个明确的训练要求,不能一锅端,头头重,这样不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明确的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