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件
优化诗词教学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农村词,描写了乡村清新秀丽的环境和农家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生动形象,抒发了词人对乡村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教学时,教师可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而且注重给静止的画面增添动的感觉,让学生从静中看到动,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感受画中的情,听到画外的音。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在“导入”时运用课件在导入时借助画面、音乐烘托、渲染课文内容,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古诗词教学中,图文结合,音乐与文字结合,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在教学《清平乐村居》一文时,我根据教学程序,第一步是解题,可选择古筝曲作为语言描述情境时的配乐曲,然后出示文中村居画面,这样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整个个体、整个思维,仿佛来到了那个清新秀丽的小山村:低矮的茅檐、清澈的溪流、茂盛的野草、碧绿的豆田、飘香的莲蓬、尽情交谈的老年夫妇、勤劳朴实的大儿和中儿、贪食莲子的小儿,构成了令人神往的人文景观。这样的氛围既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做了较好的情感铺垫,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的美感体验,提高了素养,开发了智力,又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和想象
f能力。二、“能探风雅无穷意”在“讲解”时运用课件诗词中的语言文字不同于一般的文章那么浅显明了,有时还会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一定的距离,难以入情入境,更谈不上体验。如果在诗词教学中恰当地选用电教媒体中的“听觉教材”或“视听教材”,能能变抽象为具体,化繁杂为简明,这样一些诗词中的难点重点就能借助形声结合的电教手段迎刃而解。从而能缩短教学时间,增强教学密度,实现从形象的感知过渡到理性的顿悟。这首词的下阙中有两个词“无赖”“卧剥”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教师讲解的难点。关于“无赖”《现代汉语小词典》上有两种解,释:(1)一般指放刁撒泼,蛮不讲理;(2)指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如果教师让学生用查工具书的方法理解这首词中的“无赖”的意思,那可就要闹出笑话了。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小儿”的神态、动作,感知“小儿”是怎样剥莲蓬的,使学生理解到“小儿”并不是单纯躺卧在溪边,这里的“卧”可以是“小儿”正翘着二郎腿,可以是在溪边碧绿的草地上打几个滚,还可以是嘴里美滋滋地哼着小曲r